top of page
搜尋

人都會說話,但很少人懂說話!正音在聲音工作中有多重要?

已更新:2022年5月13日


這幾年有幸參與了不少聲音的徵選作業,其中包括了日本專業的聲優及台灣有潛力的素人配音員,用文字來描述聲音開始慢慢成為自己的習慣。


配音作為台灣輝煌過的產業,現今也出現了傳承上的年齡斷層,個人希望能透過這系列的分享,在這個不透明的業界中,讓往後的人能盡量走向更有效率的路。


話不多說,那我們來看看「說話」的基本是什麼吧!我們會以中文為主來展示。


 

如果你有很多中文很流暢、而且流暢到聽聲音會認為是台灣人的外國好朋友,你可以嘗試問問看他們是怎麼辦到這件事的!而你有很高的機率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喔把每個字黏起來一起念啊」
「然後很多專有名詞幫它取個簡稱不要念全名」
「句尾再多補一些喔嗯哈吧那些語助詞就差不多了 ㄅ」




對,這就是外國人對台灣人的印象...😭


這也代表著,台灣大多數的人除了不習慣講標準的中文以外,也有人是無法唸出標準的中文的。包括目前在市場上的 Podcaster 或是 VTuber 們等等,有一半以上的人是連正音都做不到的。


可是即便沒做好正音,也沒什麼關係吧?確實如此,有人能夠以畫面表現或企劃力來彌補這個部分,將聲音在作品中所佔的重要性比例降低。但難以否認的是,名列前茅的那些頻道,裡面的演出者大多都能將每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活靈活現。


這個時候會有配音圈的大前輩嘆息一聲:


「就是因為這樣我的案子都分不出去...沒人能接啊...🥲」

好像能把話說得好的這件事不再那麼重要,儘管戲劇、動畫的需求因為電視台的版權購買策略改變而減少,也還是有很多廣告、旁白上的需求。亦或者是有人認為前輩不願傳承這些經驗,演變成這樣的局面(其實更像是產業結構的負面循環所造成)。


而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能從正音開始做好,我們就可以在聲音工作中與他人作出區隔。他也將會是一輩子不會失去的技能,能塑造出良好的第一印象,也能進一步抓住人心。


不過,要做到正音對某些人來說並不簡單,因為正音雖然基礎也單純,但最大的困難,在於改掉人幾十年以來的「習慣」極度不容易。更殘酷的是,同時確實也有人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有大幅改善。


但如果想要能讓自己的聲音擄獲人心,總要跨出第一步,對吧?


正音做好後,我們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去調整其他更進階的聲音表情、變聲和情緒,所以在進到最沒有公式解的聲音表情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讓自己用正音後的聲音說話,這是我們最好的練習機會。


想試試看嗎?準備好自己的唇舌和嘴巴,來看看中文的發音基礎吧!


 

注音符號

  • 雙唇音(齒唇音)

ㄅ(不送氣)

ㄆ(送氣)

ㄇ(帶音)

ㄈ(不帶音)


ㄅ、ㄆ、ㄇ使用上下唇發音,ㄈ則是用上齒下唇發音。

注意不可將ㄅㄆㄇㄈ變成ㄅㄜ、ㄆㄜ、ㄇㄜ、ㄈㄜ的音。

  • 舌尖音

ㄉ、ㄊ、ㄋ、ㄌ


為使用舌尖與上牙齦部分發音。

ㄉ、ㄊ用舌尖抵住門牙後面,ㄋ、ㄌ則抵著齒齦部分。

  • 舌根音

ㄍ、ㄎ、ㄏ


發音部位於舌根與軟顎處。

  • 伸舌音(舌面音)

ㄐ、ㄑ、ㄒ


最容易被忽略的發音,三個音都不應該有齒間的接觸。

  • 捲舌音(翹舌音)

ㄓ、ㄔ、ㄕ、ㄖ


最多人有問題的發音,發音時應將舌尖從上捲回舌根,舌頭成海浪型。

  • 舌尖前音(舌前音)

ㄗ、ㄘ、ㄙ


請與捲舌音做出區別,否則會形成台灣國語,也就是所謂的ㄘㄔ不分。這在某些情境下會產生親切感,但也會有不專業的印象。


韻母

  • 單韻母

ㄧ:嘴型微笑

ㄨ:最小限度將左右臉頰往內推並張嘴

ㄩ:發ㄨ音時將舌頭抵住下排牙齒

ㄚ:嘴巴務必張大

ㄛ:ㄨ音的嘴形再張大

ㄜ:壓扁喉腔出聲

ㄝ:ㄜ音嘴型並將舌根往前推


以上都有固定的嘴型,不需在發音時變化。

  • 複韻母

ㄞ(ㄚㄧ)

ㄟ(ㄜㄧ)

ㄠ(ㄚㄨ)

ㄡ(ㄜㄨ)


這些音都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請試著將音發完整(也就是發所謂的「全音」),因為如有省略便很容易將字連在一起,造成誤解:

1. ㄞ或ㄠ容易變成ㄚ

2. ㄟ容易變成ㄝ

3. ㄡ容易變成ㄛ(其中以「佛」字發音最易察覺問題)

  • 聲隨韻母

ㄢ(ㄚㄋ):舌尖稍下

ㄣ(ㄜㄋ):舌尖稍上

ㄤ(ㄚㄣ):半鼻音

ㄥ(ㄜㄣ):全鼻音


其中以ㄣ、ㄥ最易出錯,可試著多發「正」字的音來確認自己是否有ㄜ的音在你所發出的全音中,通常此時喉腔的空間是寬闊的。

  • 捲舌韻母

ㄦ(ㄜㄖ):將舌頭快速的往喉嚨的方向卷


這是所有韻母中最費力的音,也是大家最不常發完全的音。執行這項發音的徹底與否,可以讓我們有演繹兩岸三地人民的能力。在台灣的話,我們可以選擇性地貫徹捲舌音及捲舌韻母。



 

以上便是這次正音的介紹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正音的用途除了在日常的說話能加強表達能力以外,在配音專業上常常會搭配讀稿力去展現每個人的正音能力。多讀、多說已然成為了專業配音員的日常,兩項活動都會促使正音的能力更加熟練。當正音熟練之

後,我們才能慢慢再加上語氣的變化語速的調整表情的醞釀聲線的控制人類的洞察,來展現吸引人的說話。


如果願意的話,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可以把這篇文章念出來並錄音,自己多聽幾遍就會找到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慢慢的就會對自己的聲音有改進方針和自信喔!


下次預計會來聊聊娃娃音的成因及改善:發聲方式


您也可以到 Medium 支持我們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內容,我們下次見~




bottom of page